猴子河特大桥垮塌“零伤亡”背后的中国式救援

“你拉车一辈子,这次换车拉你一次”,6月24日猴子河特大桥垮塌事故中,被困司机奇迹获救的暖心故事引发全网点赞。而在距离事故现场仅百米之遥的滑坡区,另一场生命奇迹同样令人动容:78户125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实现了“零伤亡”。这场成功避险的背后,是基层防灾体系日复一日的扎实建设,是制度化的防灾的“时刻准备着”。中国的制度优势,就体现在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体现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体现在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历经6天,1000多公里的车程,大桥上被困的货车司机游国春与家人团聚了。一个人的平安归来,托举起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这位被全网称为“最幸运卡车司机”,成功脱险背后,却不仅仅是幸运。

猴子河特大桥货车司机回到家乡与家人拥抱在一起

6月24日7:20千钧一发

6月24日清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厦蓉高速猴子河特大桥因山体滑坡引桥垮塌。卡车司机游国春在大桥上紧急悬停,千钧一发!

“我到的时候没有塌,开到桥面上去就感觉不对劲了,我紧急刹车,车头就掉下去了。”游国春说。

猴子河特大桥获救货车司机游国春

车头悬空,车身超出三米,下面,就是深渊。正赶往榕江县支援抗洪的贵州蓝天救援队闻讯赶来,在不知是否会进一步垮塌的情况下,展开了一场生死救援。

“前面走,前面走,慢慢慢!”蓝天救援队的救援队员从车厢上面爬过去,放梯子给游国春,让他从车厢顶爬回来。

生死竞速一小时,8点50分,游国春成功获救。游国春感叹说:“是蓝天救援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6月24日5:00巡查预警

而就在这个地方,事发两个多小时前,负责该路段巡查的冯庆林和鲁大旺开始进行路况摸排,也是他们最先发出了预警。

高速公路都匀营运中心第三片区中心厦蓉道路综合管理站管理员鲁大旺

“我们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汛期公路巡查工作制度开展巡查,在5:45分发现榕江往都匀方向猴子河特大桥都匀岸桥头出现险情,5:51分,在榕江往都匀方向四格互通主线进行交通管制。6:45左右,巡查到桥面变形,如发生垮塌,也可能会对都匀往榕江方向的桥梁形成撞击风险,于7:11分,在都匀东互通进行交通管制。”高速公路都匀营运中心第三片区中心厦蓉道路综合管理站管理员鲁大旺介绍到。

情况紧急,发出预警信息却成了问题。高速公路都匀营运中心第三片区中心厦蓉道路综合管理站站长冯庆林告诉记者,雨一直很大,停电了导致基站也受损,信号就中断了,把路况报给监控室,监控室工作人员把这个信息发送出去了,监控大厅只收到部分信息。

暴雨来临,电路中断,网络中断,靠着时有时无的信号和人力的巡查,一张安全防护网正牢牢守护住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据了解,大桥垮塌前一天,双向的车流量达7800多辆,当天7点10分实行管制到大桥垮塌,拦截了200多辆车。

“实施道路交通管制之后,有些车辆已经过了管制点,也及时地进行了制止。”高速公路都匀营运中心主任吴桂明介绍到,“启动汛期工作以来,我们累计开展1080人次的巡查。”

6月24日2:00雨夜撤离

6月24日凌晨,距离猴子河特大桥不过百米的村庄里,敲盆声和暴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三都县新合村千秋四组村民潘吉得是村里的“结对明白人”,雨情险急,村里老人多,他用敲盆声叫醒了大家:“我发觉雨越下越大,我挨家挨户地去把他们(邻居)叫醒,敲门有些老人听不太清,我就用不锈钢盆锤,一个拉一个赶快撤离!”潘吉得回忆到。

半个小时不到,新合村千秋四组在村的17位村民全部转移。几个小时后,这里发生了山体滑坡。

今年67岁的村民潘吉权,是潘吉得叫醒的7个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感激潘吉得。“当时他在上面喊,让我们什么都别拿赶紧走,没有他,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新合村千秋四组村民韦学妹

“到寨子上面,消防员就来了,心里面好激动啊,英雄来啦,有救了。”村民韦学妹脸上也有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新合村开展应急演练

暴雨中,不锈钢盆就像号角,叫醒了村民,守护了生命。此前,县里建立机制,选取部分身体较好、头脑灵活的村民培训为防灾“结对明白人”,每人定点联系6至7户村民,守住了村里安全的“神经末梢”。

6月24日13:00安全转移

事发当天13点,新合村千秋四组的村民全部转移到三都县社会福利中心。目前,新合村转移的群众暂住在了县城的安置点。

黔南州三都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张贤梅告诉记者:“当天接到民政局的通知,考虑到他们撤离出来是不是没有带衣服,我们先给他们备衣服,床铺及时把它铺好,都是新的,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村民每天在安置点的食堂用餐

“我们吃的住的穿的都放心的,都很好。”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新合村千秋三组村民潘广华告诉记者。

黔南州三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延波

“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一批、移民搬迁解决一批、地质灾害避险安置一批、公房临时过渡安置一批,帮助群众在最快的时间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黔南州三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延波介绍到。

6月19日至29日,三轮强降雨袭来,三都遭遇了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汛期降雨。人心为坝,可抵万难。在这场与洪水的生死竞速中,6800多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先后转移群众20025人,合力构筑起一道摧不垮、冲不毁的防线。

洪水退去,当地迅速转向灾后重建。猴子河特大桥也正在搭建项目部,将重建提上日程。风雨过后,阳光终会灿烂。

从日常巡查的严格执守,到“结对明白人”的应急培训;从党员干部的迅速响应,到普通村民的自救互救——正是这些平日的训练和制度化的防灾机制,在危急时刻构筑起了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这种制度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

本网记者:田婷婷邢宇清

一审:曹轶

二审:李柏杉

三审:谢红娟